僧肇

东晋时期僧人
僧肇(约384或374年—414年)[1][3],俗家姓张,[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1]中国东晋后期重要佛教思想家,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义学沙门。僧肇师承鸠摩罗什,位列“十哲”[a]“八骏”[b]“四圣”[c]之一,[2]被称为得到高僧罗什正传的第一人,誉为“解空第一”“经难第一”“玄宗之始”“三论之祖”。[6][1]
僧肇少年家贫,以代人抄书为业。起初,僧肇醉心老庄,却认为老庄之说意境虽美,不能够使人获得彻底的精神解脱。他阅读早期译出的《维摩诘经》后,认为找到了安顿生命的终极归宿,于是披剃出家,潜心研学佛家经典。[1]僧肇尤其擅长大乘佛理,兼通经、律、论三藏,二十岁不到便凭其横溢之才华、独步之辞锋,名振京[]关中。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与其清谈论说。后来鸠摩罗什来到中国,僧肇仰慕其盛名,远赴姑臧(今甘肃武威)从师于罗什。在罗什门下,僧肇聪慧好学,深得其师的赞赏。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迎请鸠摩罗什入长安,僧肇随之返回长安,从事译经、注经与撰述,尤以撰述为要。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 )僧肇去世,享年31岁,[1]另一说享年41岁。[3]
僧肇在鸠摩罗什译出《大品般若经》后,便著成《般若无知论》,罗什读后大为赞赏。僧肇一生主要著论有《宗本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维摩经注》《涅[pán]无名论》等[d]南朝梁陈间人将《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汇编成集为《肇论》,被推为中国三论学的经典,其思想被称为“关中旧义”。[7]
僧肇的佛学哲学,是以庄老为心要的佛玄式哲学。其基础完全是老子的“道”和“玄”,他以涅槃为纲要,十演九折,涉及名实、言意、有无等玄学的基本问题,成为佛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是对佛学的玄化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化思维的轨迹。僧肇用非有非无,不言诠的“涅槃之道”灌注在玄学风气之中,推动了佛教哲学全面中国化的适应性改造。僧肇一生,三四十年,早年以老庄为心要,振玄风于关辅,后又在罗什门下十余年,不遗余力对佛教哲学的中国化诠释做出了无以伦比的贡献,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