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英文名:Non-Cooperation Movement;印文:Satyagraha),是发生在1920年至1944年的,由甘地领导的旨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谋求国家自治的民族主义运动[1][2][3]
一战结束后,英国背弃了“给予印度自治权”的承诺,颁布了旨在合法镇压印度民族运动的《罗拉特法》,并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4]英国此举引来了印度各界的一致不满,从南非归国的甘地参加了于孟买召开的哈里发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于1920年8月1日正式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5][6][3]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共由四次运动组成。第一次运动从1920年8月1日正式开始至1922年2月12日结束。在此次运动中,印度民众纷纷从政府、司法、教育、工商等机构退出,并通过提倡使用手工制品、抵制英货来“自力更生”。在政府的残酷镇压下,此次运动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不得已终止了此次运动。[7][8][3][9]后在国大党的授权下,甘地带着78名信徒于1930年3月12日从萨巴玛蒂出发,开始了长达24天的违反食盐法案的“食盐进军”运动。此次运动中,甘地向当局谋求制盐售盐的权利,带领农民抗税[10]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下,国大党于1934年5月正式宣布无条件终止此次不合作运动。1939年,甘地决定发动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此次运动没有广泛的群众加入,此次运动以失败告终。[11][12][13]1942年8月9日,殖民当局为了将印度民族的抵抗运动扼杀在摇篮中大肆逮捕国大党领导人,印度民众自发的进行罢课、罢业、罢市、游行、示威运动,并对市内的交通工具、监狱、通信设施、政府人员进行攻击。甘地在狱中宣布自1943年2月10日起绝食21天。然而,由于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及统一领导的缺失,此次的运动也以失败告终。[14][15]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英国当局来说是一个彻底的冲击,对数百万印度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支持。这个国家的团结得到了加强,许多印度学校和学院也被建立起来。印度工商业在此期间得到了发展。[16]然而,此次运动并没有为印度的独立地位或自治带来立竿见影的进展,国大党没有吸引更多的穆斯林的支持,印度也没有从英国那里得到重大的政策让步。[17][6]

运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