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

唐朝诗人、官员
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陕西华阴人,唐朝诗人、官员,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1][2]
杨炯是初唐有名的神童,10岁旧童子试及第,后拜校书郎,待制弘文馆;26岁,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经中书侍郎薛元超举荐,累迁至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35岁,杨炯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事败被杀,杨炯受其牵连,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40岁,梓州参军任满后回洛阳,任职艺习馆;42岁,出任盈川县令,后死于任上,终年44岁。[1][3]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与其他三位诗人一起推动了初唐诗坛的革新。在诗歌创作上,他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五言律诗的定型。他的文赋创作,在深受江左余风影响的背景下,别开生面,对于初唐骈赋文体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旗帜作用。[1][4][5][6]

家族背景

杨炯出身于弘农杨氏,先祖为东汉名臣杨震。杨炯远祖杨赞在隋朝时为辅国将军、河东公。曾祖杨初在隋时为宗正卿、华山公。杨初子息昌盛,儿子们壮年时正逢隋唐政局剧变,几个儿子卷入其中并建功立业。一子杨善会以节义著称于隋末,被窦建德所杀;一子杨安归唐时被王世充所杀;一子杨大宝以龙门令殉职,一门三烈。至唐立国,杨初就因家族军功被封为左光禄大夫华山郡开国公、食邑本乡二千五百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