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明朝中期名臣
杨博(1509年6月11日-1574年9月23日[3]),字惟约,号虞坡[2]。山西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5])人。 明朝中期名臣、守边名将、吏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师[1]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杨博中进士,被授予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9])知县,之后历任长安知县、兵部武库主事[1]、武选司员外郎[2]、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10],曾随大学士翟銮巡视九边,为日后守边防御蒙古打下了基础。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杨博巡抚甘肃大兴屯田水利,增建甘肃长城,妥善安置罕东少数民族部众[1]。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杨博担任兵部右侍郎,次年,转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经略蓟州保定军务[11],多次击退蒙古进犯的军队,保卫了京城、蓟镇益昌的安全,因功升迁为兵部尚书,加授太子少保[1]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蒙古俺答围困大同右卫[12],杨博奉命带孝出关御敌,总督宣府、大同及山西军务,抚慰军队,制造偏箱战车百余辆,修缮军备设施,其后调任蓟辽总督,大力整顿防务[1]。次年十月[13],朝廷将杨博召回京城,担任兵部尚书、少保,主张戍边以防为先,深受明世宗的依赖倚重。后改任吏部尚书明穆宗时加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万历元年(1573年),杨博因病重致仕归乡,次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谥号“襄毅”。[1]
明史》总结杨博的一生,说杨博魁梧丰壮,遇事不慌不忙,有胆识、有度量,被严世蕃称为天下三杰才之一。[14]入仕四十多年,以懂兵知兵著称。[1]张居正给了杨博很高的评价,说杨博智慧圆融、行为方正,忠心耿耿而不贪图名声,诚信可靠而不拘泥于常理。[15]杨博著有《虞坡集》《历官奏议》[6]《大椿堂诗选》[7]《杨博奏疏集》[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