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中国明朝政治家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a]-1582年7月9日),原名张白圭,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荆州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而又被称为“张江陵”,祖籍安徽合肥,明初功臣张关保之后,荆州卫落第秀才张文明赵氏的次子,明朝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年间内阁首辅。[1][2]
张居正自幼聪颖绝伦,十六岁时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进士及第,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得徐阶等人的器重和赏识,两年之后改授翰林院编修。但其初入官场时因不满严嵩专权而托病家居,返京之后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被罢免而徐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开始得到晋升。隆庆元年(1567年) 张居正先后担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次年八月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等六事以力主改革,后张居正任命谭纶、戚继光等整顿北边武备,并同以俺答汗为首的蒙古右翼诸部建立封贡互市关系,使北方边塞数十年得无事。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联合太监冯保高拱排挤出朝并自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在此期间他提出以“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措施,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张居正遇父丧“夺情”而未归里守制,反对改革的官僚豪强趁机弹劾但未得逞,之后张居正下令整顿钱法,并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减轻水患使漕运畅通,同时实行“外示羁[],内修战守”改善民族关系,以戚继光、李成梁镇守边关。万历七年(1579年),他还通过俺答汗同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三世建立封贡关系。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神宗为之辍朝并赠上柱国,谥号“文忠”,寻以言官诬劾而籍没全家。主要著作有《张文忠公全集》《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1][5][4]
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的危亡而进行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扫除积弊、澄清吏治、抑制豪强、减轻农民负担、安定人民生活。由于清丈土地和一条鞭法的实行,政府收入也有所增加,国家财政状况有很大好转,但改革也受到官僚、豪强势力的百般阻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矛盾逐渐激化。[1][4]明末清初史学家谷应泰评价:“我认为张居正拯救时局像唐朝姚崇,做事偏激则像北宋初年的赵普,专政弄权像西汉霍光,刚鸷则像北宋中期的王安石。”[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