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地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语:التايايماعى,维吾尔语:ئالتايۋىلايىت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的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千米,总面积11.8万平方千米。[1][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阿勒泰地区有常住人口668587人,有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9.9%。[7][5]
阿勒泰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处阿尔泰山脉中段的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面,以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和戈壁荒漠占为主[16],境内有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17],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降水少,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温度年较差和日较差大。[2]汉代起,阿勒泰地区先后为塞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地。其后历朝先后归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岭北行省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阿尔泰办事大臣等辖地。民国时期先后设置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1954年,阿山专区改称阿勒泰专区,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79年,阿勒泰专区改称阿勒泰地区。[18]截至2022年,阿勒泰地区下辖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
阿勒泰地区境内阿尔泰山是新疆草原历史文化汇聚之地,有大量岩刻、岩画、洞窟彩绘、鹿石、雕刻石人等草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19],境内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20]、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21]、阔科克古墓群[22]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哈萨克族达斯坦、蒙古族绰尔、蒙古族呼麦[23]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阿勒泰地区位于世界滑雪黄金纬度,是自治区确定的冬季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景区、白沙湖景区[10]为国家级AAAAA景区,有5S级旅游滑雪场2家。[10][1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新疆畜牧业大区之一[24]、新疆重要渔业基地[25]、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1],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大旅游、大农业、大健康、绿色矿业、清洁能源和口岸经济。[26]2022年,阿勒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9.71亿元,增速位居全疆第13位,产业结构15.4:38.4:4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739元。[8][9]阿勒泰地区是中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新疆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是面向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国的综合交通运输门户和枢纽,有4个国家陆路一类口岸,3个支线机场和1个通用机场奎屯北屯铁路、北屯—阿勒泰铁路、阿勒泰—富蕴准东铁路穿境而过。[8]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