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

人类发展前期绘画艺术形式
岩画,是指人们用颜料或者石制以及金属工具在岩石表面上绘制、敲击、研磨或者刻划的图画或符号。[1]上古先民在深山岩壁或洞穴中,遗留下反映思想观念、生活内容的图像符号,在表达心声、交流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2]
岩画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可追溯至约三千万年前。在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岩画,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岩画、内蒙古阿拉善岩画等。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有18个省区100个以上的县(镇)发现了岩画,遗址总数有数百个,大概不下几十万幅;绝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地,尤以邻近或半沙漠地带为最多,这与世界其他岩画的分布规律相一致。[3]
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顺利通过审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零的突破。[4]

作品内容

岩画(Petroglyph)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岩石,自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作为劳动工具,也作为日常用品。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