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

南宋时期诗人、词人
刘过(1154年~1206年[a]),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b])人,南宋时期诗人、词人,以词闻名于世,与刘克庄刘辰翁并称“辛派三刘”,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1][6][2][7]
刘过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自幼胸怀壮志,矢志于建功立业,他广泛涉猎经史百家的著作,对古今治乱之道有着深刻的见解。尽管家境贫寒,他却酷爱读书,常常漫游四方,以增广见闻。淳熙元年(1174年),二十一岁的刘过参加解试,成功中举[d]。同年冬刘过赴省城参加省试,在路途中创作了《天仙子·初赴省别妾于三十里头》。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太上皇孝宗病重,光宗不肯探问,两宫失和,丞相辞职。刘过以布衣上书光宗,规劝光宗侍奉病父。一时之间刘过的名声传遍朝野,但却因此触怒了光宗,下诏勒令刘过离京返乡。之后刘过多次上书丞相,提出抗金北伐谋略,可惜均没有被采纳。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秋,刘过因一歌妓与胡仲平发生纠纷,胡仲平拔剑刺向刘过,误伤歌妓。刘过被诬陷为杀人犯,遭受牢狱之灾。后刘过上书开府仪同三司、建康府判官吴琚申辩,最终得以无罪释放。嘉泰三年(1203年)刘过与辛弃疾结为莫逆之交,辛弃疾招其为幕宾,两人志同道合,在文学、军事上相互扶持。开禧元年(1205年),刘过的朋友潘友文担任昆山令,刘过前往拜访,并在此娶妻袁氏,定居昆山。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十二月,韩侂胄因北伐失利有意与金议和,两淮宣抚使丘崈奉命,丘[chóng]派陈壁作为使者前往金国。因丘崈触怒韩[tuō]胄被罢,另行物色赴金使者,刘过亦被列入人选,终因为人轻狂而免(一说托病而辞)自此居家昆山,和政治再无瓜葛。嘉定二年(1209年[a])冬,刘过卒于昆山。嘉定五年[e](1212年),其友人与主簿赵希株共同拿出家中资金,在马鞍山东斋僧舍购置坟地安葬,建刘龙洲祠。[2][8][9][10]
刘过诗歌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不作呢呢小儿女之音,旦有好句,并不以平仄、押韵、对仗等板滞的格式而横加约束。其诗浑然天成,读来慷慨豪壮,激人奋起。[11][4]刘过的词题材较为广泛,除了抒写壮志,其中较多描写的是婉转丽密的恋情闺思。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融合了豪放与婉约两种主要风格,豪放处不减稼轩风采,铁骑刀枪,横放恣肆;婉约处凸显花间本色,往往借景抒情,抒发失路之悲、美人迟暮之感,细腻委婉。[5]南宋俞文豹赞赏刘过调侃古人、纵心玩世的不羁,也认可其胸襟抱负。认为其词大起大落,不拘常格,确显粗犷。[12]其作品有《龙洲集》《龙洲道人集》《龙洲词》《怀贤录》等。[2]

人物生平

少有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