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词人。他生于庐陵(今江西吉安),早年入太学,景定三年(1262年)中进士,但因对策得罪权臣贾似道,被评为丙等。他以母亲年迈为由,出任濂溪书院山长。咸淳元年(1265年),他被任命为临安府学教授,后来又担任江东转运幕。他对《庄子》思想进行了宣传,并与江万里保持友好关系。元朝建立后,刘辰翁选择不仕,隐居于乡下直至去世。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的词风格独特,既受到苏辛的影响,又有自己的风格,豪放而沉郁,真挚而动人,充满力量。他的作词数量在宋朝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兰陵王·丙子送春》和《永遇乐·璧月初晴》等。他的遗著由他的子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收录了他的作品,共一百卷,但现已失传。 刘辰翁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形象也被绘制成了《刘须溪父子三人画像》和《庐陵刘须溪父子三人画像赞》。他的词作《须溪集》原有一百卷,但现已久佚,清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其中的十卷。此外,他还有一部名为《须溪词》的作品,但只有数卷流传至今。[1][2]

人物生平

刘辰翁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景定元年(1260)至临安,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因触[]权贵贾似道,被置进士丙等,由是得鲠直之名。后因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度宗咸淳元年(1265)曾出任临安府学教授。咸淳四年在太平州江东转运使江万里处任幕僚。德佑元年(1275)五月,丞相陈宜中荐居史馆,辰翁辞而不赴。十月又授太学博士,其时元兵已进逼临安江西至临安的通道被截断,未能成行。当年文天祥起兵抗元,辰翁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后隐居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
刘辰翁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景定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265),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宋亡后,刘辰翁矢志不仕,回乡隐居,居家著作。
刘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