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琚

南宋书法家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居父,自号云壑,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吴益子,高宗皇后侄[1]
工书画,尝作墨竹坡石,品自不俗,传世的书法作品有《焦山题名》《杞宋帖》《碎锦帖》等[2]。性情温和,日临古帖以自娱。累官临安通判、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等。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为吴琚所书,今字迹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3]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吴琚以恩荫授临安府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留守,世称“吴七郡王”。谥忠惠[4]
吴琚书法特点是酷似米芾,毕生都用力于米芾,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而且在运笔结体上,吴书更显俊逸俏丽。明代董其昌评吴琚书法云“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琚书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即所谓“俊俏”之意[5]

书法特征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