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羲

清末民初政治家
李经羲(1857年[a]—1925年),字[]生,号仲仙,亦作仲宣、仲轩,别号悔庵,晚号蜕叟,安徽省合肥人,清末民初政治家。[1][2][3]
李经羲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三子。光绪五年(1879年),李经羲考取优贡生,后被任命为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任道员;两年后,任四川永宁道;后历任南洋通商大臣随员、湖南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光绪二十七(1901年),李经羲出任广西巡抚,不久又调任云南巡抚。光绪三十年(1904年),李经羲再次调任广西巡抚,两年后因病去职。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李经羲出任云贵总督。任职期间,他创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兼任讲武堂总办。次年,他参与了立宪派发起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武昌起义爆发后,[è]等人在云南响应起义并建立云南军政府,之后,李经羲被“礼送”出境。民国二年(1913年),李经羲与王芝祥于右任等人组织“国事维持会”,同年,被袁世凯任命为政治会议议长。随后,袁世凯又任李经羲为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委员会委员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等职。袁世凯称帝后,将李经羲、徐世昌赵尔[xùn][jiǎn]列为“嵩山四友”,并免其称臣跪拜。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任命李经羲为财政总长,后又任其为国务总理。张勋复辟后,李经羲被免职,此后,他便做起了寓公,先是居住在天津,后又移居上海。民国十四年八月一日(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病逝于上海,终年68岁。[1][2]
李经羲是清末最后一任云贵总督,他在任期内创办的云南讲武堂传播了革命思想,培养了革命人才,但李经羲也曾参与北洋政权和张勋复辟。在张勋复辟后,孙中山曾说,张勋为激烈的复辟派,李经羲为稳健的复辟派。[2][3][4]清史列传》中评价李经羲:“有干才,但为人口角犀利,语言尖刻。”[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