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

中国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1380年2月12日),元末明初定远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明朝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1]
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和州((今安徽和县)投奔朱元璋,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宣使,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qiān]事。吴元年,任太常寺少卿。洪武三年(1370年)任中书省参知政事,代替汪广洋出任左丞相。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降职为广东行省参政。朱元璋难以选择出任丞相的人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置丞相,胡惟庸独自掌管中书省的政务,七月(1373年)出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升为左丞相。[2][3][1]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以谋反罪被诛杀,洪武十九年(1386年)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私通倭寇、北元为由,大肆抓捕党羽,牵连死者三万多人,称为“胡狱”。[4]明史》将其列入《奸臣传》。[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