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明朝洪武时期丞相
汪广洋(?—1380年),字朝宗,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明朝洪武时期的丞相、忠勤伯。[1]
汪广洋早年拜诗人余阙为师,通晓经史,擅长书法和诗歌。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汪广洋被时为红巾军右副元帅的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任行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都谏官、行省都事中书右司郎中等职。常遇春攻克赣州时,汪广洋参与军务,升迁为江西参政。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汪广洋曾主理山东陕西等地。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汪广洋入朝担任中书省左丞,因遭到右丞杨宪弹劾,一度被流放海南。同年,杨宪被诛,汪广洋又被朱元璋召回,封为忠勤伯。洪武四年(1371年),汪广洋担任右丞相,两年后他因怠职,调任广东行省参政。洪武十年(1377年),汪广洋再次出任右丞相。汪广洋虽高居丞相之位,但无所作为,左丞相胡惟庸专权擅行,有违法度,他知道而不对朝廷谏言。洪武十二年十二月(1380年),汪广洋受胡惟庸案牵连,流放广南(今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中途被赐死。[a][1][2]汪广洋生前著有诗歌集《凤池吟稿》。[3]
张廷玉在所撰《明史》中说,汪广洋为人宽和,只知自保,与奸人同为丞相而不能离去,所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他辜负了拜相的初心,有愧于丞相的职责。[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