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阙

元末时期官吏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元末官吏,先世为武威西夏)的唐兀人。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安徽泗县)事。至正十二年(1352年),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qiān]事,分兵守安庆。此后五、六年间,余阙率兵与红巾军激战百余次。至正十八年(1358年)春,红巾军再次集结,战船蔽江而下,急攻安庆城西门。余阙身先士卒,亲自迎击。拼斗中,突见城中火起,余阙知城池已失守,遂拔刀自刎,自沉于安庆西门外清水塘中,时年五十六。谥忠宣。[1]余阙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亦古雅。有《青阳集》传世。[2][3]
其与北宋包拯、明代周玺,并称“庐阳三贤”。[4][5]

生平简介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生于庐州。先世为唐兀人,世居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其父沙喇藏卜为官庐州,余阙遂称合肥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正月十一日,行四,少年丧父,家甚贫,十三岁方开始读书。元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余阙以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之身份,中该科右榜会试第二名,殿试亦中第二名,赐进士及第,也是科举史上合肥可考的第三名文榜眼。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善治军,与兵士同甘共苦,有古良吏风。
余阙当年夺取榜眼的文章后辑入《青阳集》,取名《元统癸酉廷对策》。择句如下:“若夫祖宗所以得天下之本,则陛下之所当知也。臣尝妄论之,我国家之得天下,与三代同。自太祖皇帝起朔漠而[yīng]帝图,世祖皇帝挥天戈以一海内,不恃强大而其仁义之师自足以服暴乱,不用智力而其宽大之[]自足以结人心。至于渡江临[è],与建元之诏观之,则我国家得天下之本,一仁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