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

唐代姚思廉所著纪传体断代史
《陈书》,为唐代姚思廉奉诏编撰的一本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录了南北朝时期陈朝三十三年的史事,为“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小的一部正史[1][2]
贞观三年(629年)姚思廉奉诏编修梁、陈两朝史书,他以其父姚察耗时数年编撰的遗稿为基础,于唐贞观十年(636年)编成《陈史》。[3]《陈书》全书共三十六卷,记事从永定元年(577年)起[a],到祯明三年(589年)为止。有本纪六卷,分别为分别为《高祖本纪》上下两卷、《世祖本纪》一卷、《废帝本纪》一卷、《宣帝本纪》一卷、《后主本纪》一卷,记载了陈朝五个皇帝的史事,其中《高祖本纪》和《世祖本纪》后面论赞题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为姚思廉父亲姚察所著,还有列传三十卷,包括《皇后传》一卷、大臣列传二十二卷、诸王列传三卷,宗室列传一卷,另有儒林、文学、孝行三卷类传,其中记载皇室诸王的篇幅较多。郑国公魏征为本书监修,《后主本纪》[5]和《皇后列传》篇末有其所作论赞。[1][6][7]
《陈书》的成书还参考了陈朝史官顾野王傅縡、赵齐旦、陆琼等人的著作[8]。《陈书》语言简洁朴实,开唐中叶韩愈古文运动之先河,在人物刻画和战争描写方面有一定特色,具有较强文学性。[9]但其叙事比较简略,其内容也侧重于记载皇族事迹,其中有关封爵、册立、谱系的罗列繁冗陈杂,同时还存在曲笔过多的现象。《陈书》将王朝兴衰归于“天命”,用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总结人物得失,体现“宿命论”和崇佛思想,对于孝行大加赞扬,但颇多神鬼怪异之说,同时《陈书》中还体现门阀士族观。[10][11]《陈书》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它为现存记录陈朝历史最为全面的一部史书,保留下来不少陈朝原始资料,是研究陈朝历史的基本材料。[3][1]

成书

未竟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