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清朝状元、名臣,乾隆和嘉庆朝军机大臣
王杰(1725年—1805年),字伟人,号惺国、惺园,别号畏掌,亦号畏堂,晚年号葆醇(又作葆淳),清乾隆时期状元,清代名臣,乾隆、嘉庆两朝军机大臣。[1][2][3][4]
王杰于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出生在陕西韩城庙后村,年少聪慧,后因父亲从浙江石门县(今浙江崇德县)罢官归乡,家境衰落。乾隆十二年(1747年),王杰进入关中学院,师从关中大儒孙景烈学习关闽之学[a]。六年后拔贡[b]选作教职,因父丧丁忧没能入仕。为维持生计,王杰相继在两江总督尹继善陕西总督陈宏谋处为幕僚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因受乾隆赏识从殿试第三名被点作状元,之后五次升迁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起,王杰又先后在工部、刑部、礼部、吏部任职,充任《四库全书》馆和国史馆副总裁,参与明史修撰,并选拔了江藩朱文藻洪亮吉阮元孙星衍等有才能之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王杰进入军机处议政,且因其在平定台湾、廓尔喀(今尼泊尔)中立功,先后两次图形紫光阁,被加封太子(即嘉庆皇帝)太保。在嘉庆即位后,王杰积极建言,在其欲整饬和珅时担任主审官。嘉庆七年(1802年),王杰因老病自请致仕,临行前嘉庆赠诗相送。王杰八十寿辰时,嘉庆赐予寿礼。嘉庆十年(1805年)正月,王杰进京答谢嘉庆赐赏时在京城府邸离世,享年八十一岁。嘉庆赐金将其归葬陕西韩城,赐其享祀贤良祠[1][2][5][6]
王杰以书文见长,又工于书法,有《葆淳阁集》24卷以及行书、楷书等多个书法作品留世。[4]清史稿》认为,王杰虽曾遭和珅一再排挤,却“卒不屈挠”,待和珅伏法,他又能“[shū]其忠诚,启沃新主”“可谓大臣矣”。 [1]孙靖在《王杰传略》里认为,王杰以理学为养身基础,不自欺也不欺人,但其难以进入当时的主流学术圈,在学术成果和影响上是有局限的。[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