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冯内古特

20世纪美国作家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年11月11日—2007年4月11日)[1]20世纪美国作家,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和黑色幽默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2][3]冯内古特擅长通过戏谑、幽默的喜剧形式,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他对美国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担忧。[4][5]
1922年11月11日,冯内古特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德裔家庭。中学时代,冯内古特于肖特瑞奇中学就读,并为美国最早的中学日报《每日回音》撰稿。1940年,冯内古特在康奈尔大学主修生物化学专业,两年后,应征入伍,赶赴欧洲参加二战。期间,冯内古特被德军俘虏,到德累斯顿服劳役,亲身经历了英美空军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幸免于难后,[6]冯内古特被解救回国,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结束学业后,冯内古特为各大杂志撰稿。[7]1952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动钢琴》。冯内古特成为职业作家后,陆续出版《提坦的海妖》《黑夜母亲》《猫的摇篮》等作品。1969年,代表作《五号屠场》出版,连续16周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8]该小说以冯内古特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中的所见所闻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叙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主人公在一次次时间旅行中,观看地球战争,一方面谴责了发动残酷战争的德国法西斯,另一方面抨击了野蛮轰炸德累斯顿的英美两国。后来,由冯内古特亲自操刀改编的《五号屠场》同名电影于1972年上映。20世纪70年代初期,冯内古特曾中断小说创作,转而尝试戏剧创作,但很快就重操旧业,于1973年后,冯内古特陆续出版《冠军的早餐》《闹剧》《囚鸟》等小说,同时,创作《搞怪二人组》《哈里森·伯吉朗》《母亲之夜》等电影剧本。2005年,冯内古特完成最后一部传记随笔文集《没有国家的人》。两年后,冯内古特因摔倒导致脑部严重损伤,不幸去世,享年84岁。[9]
作为一名个性鲜明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冯内古特去世后,美国地区作家协会于2009年给他颁发了作家荣誉奖。[10]冯内古特追求人道主义思想,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主张社会主义,推崇无神论[11][12]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称,冯内古特是“美国在世作家中最有才华者之一”。[13]时代周刊》(Time)称冯内古特是美国反主流文化大师,影响了多位当代重要作家,开创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小说风气。[14]

人物生平

求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