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

明朝黄佐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山县荔山(今属珠海)人,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祖籍江西,明初定居香山。祖父黄瑜,世称双槐先生,父亲黄畿,世称粤洲先生,皆为一代儒宗,以品学知名。正德十五年(1521年)辛巳进士,廷试选庶吉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有司请修《广州志》。以翰林外调,历江西[qiān]事、广西学政。因母病辞官归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晋侍读掌南京翰林院,[zhuó]南京国子祭酒,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累擢少詹事。晚年[]哲学家王守仁,得到王守仁称赞,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被罢归,弃官归养,筑室于禺山之阳,潜心研习孔孟之道。

人物简介

学宗程朱,是岭南著名学者,学者称泰泉先生。曾与王守仁辩难知行合一之旨。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为他特立泰泉学案,称他是个博通经史的思想家,在岭南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藏书丰富,家有藏书楼为“宝书楼”,收藏各类书籍为岭南之冠,秘籍善本亦为最多之家。据《广州府志》记载:“宝书楼在旧潘司左”。为学重博约,博通典、礼、乐、律、词、章。编撰有《广州人物传》、《广东通志》、《罗浮山志》、《广西通志》、《香山县志》、《琼台外记》、《珠崖录》、《泰泉集》、《乐典》、《诗经通解》、《明言类选》、《文艺流别》、《革除遗事》、《春秋传意》《庸言》、《翰林记》、《诗文集》、《泰泉乡礼》、《小学古训》等460余卷。

人物生平

黄佐聪慧好学,幼承家风,3岁即受读《孝经》,8岁钻研诗、词以及天文、历算之书。明正德五年(1510年)中解元嘉靖元年(152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在“大礼议”之争,黄佐主张依礼追嘉靖帝生父为皇叔,因而被外放任江西佥事。旋改任广西督学,任内倡修乡村社学,拆除淫祠,编印《理学本源》颁行所辖郡邑。后因母病致仕。居家9年后被重新起用,为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进职侍读,掌南京翰林院,召为右谕德,擢南京国子监祭酒。丁母忧后又任少詹事,与首辅夏言河套事,意见相左。其时,吏部右侍郎职位空缺,欲谋此位者互相诋毁,使龙颜大怒。黄佐虽未参与其事,却因是被荐举的候选人而受牵连罢官。淡泊功名的黄佐自此绝意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