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唐代文学家王勃骈文作品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恰巧重阳这一天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设宴大会宾客,王勃参加盛宴写下《滕王阁序》。[3]
《滕王阁序》又称《滕王阁诗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文章紧扣“洪都新府”,层层铺写,先叙事写洪州地理形胜、物产丰饶、人才荟萃,再落实到滕王阁盛宴、众多宾客以及自己的躬逢胜饯;然后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描绘滕王阁的高峻壮丽及登楼所见景物。紧扣秋日、登阁,由近而远,由内向外地进行延伸描叙。接着抒情点名全文的中心,点出宴会之盛,引发人生感慨,借历代人才的遭遇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失意,同时也表达身处逆境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昂扬、积极的主题思想。最后叙事申说作序缘由,倾诉羁旅之愁,再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4]《滕王阁序》体现出安贫“知命”的儒家君子情怀、“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道家风骨以及儒、道思想的和合互补,给人以启迪。[5]
文章讲究用典,语言对仗工整,形制合宜,声律和谐,平仄相对,主要运用“四六”相对的句式;用词鲜亮,色彩丰富,[6]唐代骈文中的名篇。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名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与初唐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被人称为唐代骈文的“双璧”。[4][7]
韩愈王勃的《滕王阁序》赞赏与推崇,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并且以名列其次为荣。[8][9]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