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金属元素
[](Plutonium),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化学符号是Pu,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94,属于锕系元素,原子量为242。钚是银白色固体金属,熔点为639.5 °C,沸点较高,为3235 °C,钚从室温到熔点有六种同素异形体。钚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水和水蒸气反应,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与、氧、等可以形成相应的氢化物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细屑状的金属钚易燃,需要保存在惰性气体中。钚具有放射性和毒性,长期接触钚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障碍,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疾病。钚还可能致癌,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钚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建造核电站等。[2][3]

历史

1940年末,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T.Seaborg)、肯尼迪(J.W.Kennedy))、麦克米伦(E. M. McMillan)和华尔(A.C.Wahl)等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使用回旋加速器装置,用加速的[dāo]撞击[yóu]-238合成了94号元素钚(Pu)。在这之前,西博格等人首先发现的是[](Np),镎-238经𝛃衰变形成了原子量为238,半衰期为87.7年的新元素钚,钚是继镎之后发现的第二个超铀元素。由于铀元素的命名是以行星天王星命名的,因此作为超铀元素的Np和Pu分别以海王星Neptune)和冥王星Pluto)命名。[4][5][6]
1941年初,西博格研究小组发现了钚最重要的同位素钚-239,由于各种能量的中子都能引起钚-239的裂变,因此它可以作为核燃料[7]
1941年3月,西博格向《物理评论》杂志提交了一篇与钚的发现相关的论文,但由于钚的同位素钚-239能发生核裂变,有助于研究原子弹,故而论文在发表前被撤回。出于战时的安全考虑,新元素钚的发现和命名被推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公布。[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