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素异形体

同样元素构成但性质不同的单质
同素异形体(allotropes)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结构不同,而形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最早于1841年由瑞典科学家贝采里乌斯提出[1],该术语出自希腊语(άλλοτροπα),意为变异性[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上也有着活性的差异。[3]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的是化学变化,有的则是物理变化[3]
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有三维的金刚石、二维的石墨烯、一维的碳纳米管、零维的富勒烯等结构[4]。氧可以形成氧气臭氧四聚氧和红氧。[5]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6]

历史缘由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41年,瑞典科学家Berzelius第一次提出该概念,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1860年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 hypothesis)被接受后,人们才了解到,元素能以多原子的形式存在,并逐渐承认氧元素有同素异形体O2和O3。二十世纪初期大发展,陆续发现碳、硫等因不同晶体结构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1912年,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注意到元素的同素异形现象,只是化合物同质多晶形(polymorphism)的特殊状态,他提出应该用同质多晶形物(polymorph)和同质多晶形性(polymorphism)来取代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性。[7]
1817年,瑞典贝齐里乌斯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红色粉状物物质中制得[]。他还发现到硒的同素异形体。他通过还原硒的氧化物,得到了橙色无定形硒;缓慢冷却熔融的硒,又得到灰色晶体硒;在空气中让硒化物自然分解,得到黑色晶体硒。[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