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西汉初期大臣、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汉文帝时期大臣、政论家、文学家。[1][2][3]
贾谊十八岁就因文才闻名于郡县,得到河南郡太守吴公的赏识,礼聘他为幕僚。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征召吴公为廷尉;贾谊在吴公的举荐下,入朝担任博士,次年升任太中大夫。贾谊上书提出改制,主张改订历法,变易车马,更换服色,定官名,兴礼乐,汉文帝采纳。[1][2][4]贾谊改制后,汉文帝认为他应位列公卿,此举遭到大臣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群起反对;此后,汉文帝逐渐疏远贾谊,后又将其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离开洛阳前往长沙,渡过湘水时写下《吊屈原赋》;[zhé]居长沙期间,贾谊作《[]鸟赋》以自我宽解。贾谊离京四年,汉文帝征召他入朝觐见,在未央宫询问鬼神之事;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小儿子刘揖梁怀王)的太傅。在此期间,贾谊曾多次上书汉文帝,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劝农立本,使无业游民转归农亩;贾谊所作政论文章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但汉文帝并未采纳,贾谊的政治抱负始终没能得到施展。[1][2][5]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刘揖坠马而死,刘揖是汉文帝最为宠爱的儿子,贾谊自责未尽到太傅的责任,因悲伤过度而在一年后去世,死时年仅三十三岁。[1][2][6]
在政治上,贾谊主张强化中央集权,提出改制,限制诸侯发展等主张;为了解决匈奴边患,贾谊提出“以厚德怀服四夷”的建议;经济上,贾谊提出重农抑商、禁止民间铸造钱币。[2][7][8][9]在文化上,贾谊主张发展儒学,规范君臣之间的礼仪,提出“华夷一体”“尊王攘夷”“用夏变夷”的夷夏观;在文学上,他的政论散文、辞赋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0][11][12]西汉经学家刘歆评价贾谊是汉朝的士人中唯一的儒者;[13]西汉文学家刘向评价贾谊通达古今、推行改制,若能得到重用,其成就不在伊尹管仲之下,可惜英年早逝,让人哀悼痛惜。[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