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面

兰州地方美食,中华第一面
兰州牛肉面是中国甘肃省兰州市的地方名吃,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起源于中国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市),发明人是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1]以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1][2]的特点享誉中国乃至世界[3]。1999年,兰州牛肉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4],同时也被誉为“中华第一面“[4]

历史发展

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源于河南省怀庆府,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为其开创者,由甘肃省东乡族人马六七从陈维精处学习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到兰州[1]。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师马保子等人改良,形成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标准[1],这个阶段,还不叫兰州牛肉面,而是“热锅子牛肉面”。[5]解放后,“热锅子牛肉面”渐渐改为“兰州牛肉面”,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牛肉面积极发展,经后人不断传承发扬,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
1999年,兰州牛肉面晋升为“中华第一面”;2007年6月,兰州市政府申请注册了“兰州牛肉拉面”商标,兰州牛肉面成为了标准的地域美食;2010年3月,“兰州牛肉面注册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2010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通过了“中国牛肉拉面之乡”的考核评定。[5]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扶持,不断推动兰州牛肉面的新改革,新发展。[6]随着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的开播,兰州牛肉面的知名度在中国范围内大幅提高。[1]
兰州牛肉拉面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