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

北宋诗人、散文家
王禹[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4]北宋诗人、散文家,曾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黄州知州[1],因最后任职于黄州,世称“王黄州”[3]
王禹偁出身于以磨面为生的贫苦人家,少年就学乡里,9岁能赋诗,10余岁能撰文[1]。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二十九岁的王禹偁以省试(礼部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进士,选任成武县(今山东省菏泽市主簿;一年后迁大理评事,任长洲知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期间写下他现仅存的一首词《点[jiàng]唇·感兴》[4]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学家徐铉宋太宗下诏不予处罚,时任大理评事的王禹偁要求给道安治罪,宋太宗将王禹偁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至道元年(995年),宋太祖的皇后去世,宋太宗不按当时的礼制治丧,王禹偁上书批评,宋太宗以诽谤罪将他贬为滁州知州咸平元年(998年),宋真宗继位,将两次被贬的王禹偁调回朝廷任知制[gào],编撰《太祖实录》;王禹偁因秉笔直书,暴露宋太祖的“隐私”,并且得罪当时的宰相张齐贤,被贬为黄州知州,于咸平二年(999年)闰三月到任。咸平四年(1001年)冬,王禹偁改任知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同年病逝[4]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1],散文习从韩愈柳宗元,诗歌崇尚杜甫白居易,为“白体”诗人代表,著有《小畜集》。王禹偁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2]宋太宗曾评价: “禹偁文章,独步当世;然赋性刚直,不能容物。”[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