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

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
[xuàn](916年-991年),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定居广陵(今江苏扬州)。五代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十岁便能作文,不轻易游历。他与韩熙载齐名,被称为“韩徐”。徐铉曾仕于杨吴南唐三主,历任校书郎、知制[gào]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等职。后来,他随李煜归宋,担任太子率更令、散骑常侍,被世人称为徐骑省。淳化初年,徐铉因事被贬为静难军行军司马,最终病逝于任上,享年76岁。
徐铉擅长书法,尤其喜欢李斯小篆。他与弟弟徐锴有文名,并精于小学,被世人称为江东二徐。雍熙(984-987)年间,徐铉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等人共同校订《说文解字》。他还参与编[zuǎn]文苑英华》,所著作品包括文集30卷和《质疑论》若干卷。
徐铉在文字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诗》和《全宋文》均收录了他的作品。[1]

生平事迹

徐铉先世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父徐延休,官江都少尹,遂迁居广陵。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