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蝠

以血为食的蝙蝠
吸血蝠是指以血为食的蝙蝠,全世界共有3种,分别是普通吸血蝠(Desmodus rotundus)、毛腿吸血蝠Diphylla ecaudata)和白翼吸血蝠(Diaemus youngi)。吸血蝠主要分布在美洲(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其中普通吸血蝠和白翼吸血蝠的活动范围相对广泛,足迹可达温带地区[5][1]。吸血蝠对苦味物质的感知能力明显比其它蝙蝠差,主要通过嗅觉感知猎物的气味,通过回声定位判断近距离的位置,通过红外感受器感知猎物血管的位置[7]
普通吸血蝠、毛腿吸血蝠和白翼吸血蝠的共同点为身体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体长不超过9厘米,体重为30-40克,牙齿高度特化,上犬齿锋利如刀片[1][8][9][10]。在3种吸血蝠中,普通吸血蝠较为常见,摄食血液种类较多,但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偶尔会吸食人类血液。而毛腿吸血蝠和白翼吸血蝠较为少见,摄食血液较为单调,以鸟类为主[6]。吸血蝠在同伴未吸食到血液时还会相互分享血液,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吸血蝠间的互惠行为[5][7][1]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常将吸血蝠作为吸血鬼的化身[6]。但在现实生活中,吸血蝠却是各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尤其是狂犬病毒,主要传染方式为吸食动物或人的血液[11]。为防治吸血蝠,墨西哥的牧民常常活捉一只吸血蝠,将它全身涂满一层毒药后放生,从而杀灭巢穴中的其他同类,生活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人也会睡在用棉布做成的大蚊帐里[11][12]

历史

尽管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但在现实中的确存在以血为食的蝙蝠,即吸血蝠。全世界以血为食的蝙蝠共有3种,分别是普通吸血蝠、毛腿吸血蝠和白翼吸血蝠[5][1]。由于农场主和雨林居住者长时间与吸血蝠近距离接触,导致他们十分恐惧该物种。实际上,吸血蝠体内含有各种病毒,包括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MIERS冠状病毒等,是名副其实的病毒宿主。在摄食血液时,病毒通过吸血蝠与人类肌肤的接触,很可能就会造成—场可怕的感染。于是,人们开始对吸血蝠赶尽杀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