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复明

恢复明朝皇室的民间运动
反清复明,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政府而欲恢复明朝的运动[1][2]。反清复明的主旨是推翻清朝宗室,恢复明朝统治。孙中山先生引申为驱除鞑虏(满清),恢复中华。[2][3]。反清复明的时间从明朝亡后各方势力反抗清朝统治而进行恢复明朝统治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清王朝灭亡为结束,时间跨度近三百年[2][3]
起源于后金政权的清王朝在当时被认为是异族,是外来的侵略者。对汉人采取”剃发易服”等政策,强行改变其民族习俗,视汉人为四等公民,引起各地汉人的不满和反抗。入关初期,有南明朝廷(永历朝廷)复明、地方军阀反清(王光泰兄弟、李成栋姜瓖)、农民军反清(忠贞营、夔东十三家李定国孙可望西山十三家)、郑成功父子反清等。[4]南明朝廷以1644年弘光朝廷建立为开始,1664年[kuí]东抗清基地的被摧毁,应当视为南明的结束。清朝中期,有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等反清复明。清朝晚期,崛起于广西山区的太平天国运动坚持反清复明。1864年,洪秀全病死南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5]至清末,所有民间会党或组织,无论新旧均扬起“反清”“反满”的旗帜。当时的革命党人孙中山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满清),恢复中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6]
清朝英国大使马戛尔尼(1873年)在“纪事”中表示:“明末的反清并不是民族斗争,不 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7]“反清复明”的运动贯穿整个清朝历史时期,成为汉人各阶层最集中的政治诉求。[3]

背景

清朝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