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

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
李定国(公元1621年~公元1662年),字鸿远,又字宁宇,李定国或字霖宇、一人、一纯、大绶,陕西布政司延安府(现属陕西省榆林市)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1][2]
李定国出身贫苦,十岁跟随张献忠起义,并被其收为养子,一直跟随军中。[1][2]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即明朝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成为大西军四将领之一。[3][4]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即南明隆武二年),张献忠战死。次年,张献忠四名义子共同称王,长子孙可望为平东王,次子李定国为安西王。李定国与孙可望就大西军归属问题出现分歧。[1][4][5]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即南明永历五年),孙可望强制永历帝封其为秦王,大西军正式与南明永历政权联合抵抗清朝[5]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即南明永历六年),李定国克黎平,破靖州,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取得桂林大捷;又收复广西,斩清敬谨王尼堪,取得衡阳大捷。此役李定国共收复两个州,郡县十六处,开辟土地约三千里,军中声望大震。[1][2][6]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即南明永历八年),南明永历帝让李定国统兵护驾抵御孙可望,南明内讧。[2]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即南明永历十年),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1]次年,李定国大败孙可望,孙可望投降清军。[7][4]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即南明永历十二年)李定国与清军血战磨盘山,损失惨重。[8][1]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即南明永历十四年),李定国携白文选于缅甸救永历帝失败,后永历帝被缅甸王交予清军吴三桂。[1][4][9][10]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当年六月发病而亡,死前告诫其子李嗣兴不可投降清军。[1][8]
时人对李定国的评价多为骁勇善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称赞李定国战功赫赫。[11]清代戏曲作家李天根在其著作《爝火录》中赞李定国“真虎将也”,堪比三国名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12]后世对李定国赞誉有加,当代历史学家白寿彝认为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抗清英雄,认为他宁死不屈,值得称颂。[13]当代明清史专家郭影秋称李定国不止是一个坚持抗清的杰出英雄,而且是一个具有政治头脑的军事家、政治家。[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