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

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
曼哈顿计划[a](英语:Manhattan Project)是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旨在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该计划集军事、科研、工业为一体,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核爆炸,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1]
1933年起,因为纳粹德国的犹太政策,大量欧洲科学家流亡美国,但德国的原子弹研究仍属世界前列,还于1939年启动了“[yóu]计划”。同年,科学家利奥·西拉德联合爱因斯坦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提醒罗斯福原子弹的威力大于任何常规武器[3]随后,美国成立铀委员会,加速对铀的研究计划。[3]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下令在铀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同年9月,准将莱斯利·格罗夫斯(LeslieGroves)替代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成为曼哈顿计划的行政领导,[9]而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也于同年担任了曼哈顿计划的科研指导。[10]随后,曼哈顿计划目标被分解为三个方面,即生产[],生产浓缩铀-235,研制核炸弹,并为此建造了洛斯阿拉莫斯、汉福特、橡树岭等实验室和工厂。[9]
同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Chicago Pile-1)完成自持链式反应实验,突破了铀的生产。[11]在奥本海默主导的“Y计划”中,原子弹的总装任务和研制工作均取得突破,确定了采用内爆式炸弹和制造弹芯原料的量,各项实验进入最后阶段。[12]1945年5月,格罗夫斯等将原子弹研制的最后期限定在当年的7月24日。[13]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距离洛斯阿拉莫斯20英里以外的地方成功试爆,曼哈顿计划取得成功,其属下实验室和工厂接受美国军部指令,继续制造出两颗原子弹[12]同年8月6日、9日,作为对日本政府无视《波茨坦宣言》的回应,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14]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原子能法案》,将原子能的控制权从军队手中夺过来,转由议会监督,曼哈顿计划就此结束。[15][4]
曼哈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实行了诸多保密制度,例如分隔制度、审查制度、安全许可、宣传战略等,但仍然存在许多情报泄露情况。[16]在曼哈顿计划进行的同时,格罗夫斯还推动了截获纳粹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军事情报,绑架对方的原子科学家的“阿尔索斯”行动,该行动于1945年10月15日结束。[17]曼哈顿计划还留下了大量的科研财富,即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在内的许多研究及开发机构,这在美国此后的科学和技术开发工作中起了关键作用。而曼哈顿计划创立的一套标准的工作程序,为其他大型技术工程提供了参考。[3]但作为研究核裂变的工程,曼哈顿计划推动了原子能的利用,拉开了核战争的序幕,为此后的核讹诈战略打开了大门,[18]使核扩散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9]这项耗资200亿美元的工程,被美国总统杜鲁门盛赞为“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科学奇迹”。[20]

名称由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