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线

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线
经线(Meridian),[1]又称“子午线”,指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且与赤道垂直的假想线。[3][2]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南、北两极点分成的半圆即为经线。经线有无数根,均呈半圆弧状,每根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最终交汇于南、北两极点。从方向变化上看,经线指示南北方向。[5][6]
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1884年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会议指定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凌日仪中心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1]人为规定该经线为零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由零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分别称东经度和西经度。东、西经180°线重合在一起。此外,为了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东、西两个半球上,国际上习惯用20°E和160°W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3]

命名

经线的英文名称为“Meridian(line)”,[7]“Meridian”一词源自拉丁文“meridie”,意思是“中午,正午”,由于消音而改变自古拉丁语*medi die,medius的位格形式,意为“中间的”(来自PIE词根*medhyo-“中间”)+dies“日”(来自PIE词根*dyeu-“发光”)。[8]
“经线”中文一词在最早见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1602年),总论中记载:“其经纬线,本宜每度画之,今且惟每十度为一方,以免杂乱。依是可分置各国于其所。东西纬线数天下之长,自昼夜平线为中而起,上数至北极,下数至南极。南北经线数天下之宽,自福岛起为一十度,至三百六十度复相接焉。试如察得南京离中线以上三十二度,离福岛以东一百甘八度,则安之于其所也。"[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