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派

中国武术门派之一
1
3
武当派起于汉而兴于明,由张三丰与朱雨航合力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故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主神武当道教武林圣地,与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之说。[1]
武当派内家拳技源自张三丰,其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创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长拳等拳法套路。[1][2]武当派主张汇通儒佛仙三教、修己利人,认为三教只有正邪之别,无三教之分,并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1][3]武当派还重内丹丹法,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最终还虚而合仙道。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1]
2006年,武当武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0月22日~25日,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在武当山举办。截至2023年,武当山有各类武术馆校40余家,武当武术协会在海外已成立分会13个,每年有2万至3万名外国人到武当山习武。[4]

历史沿革

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南朝刘宋时的刘[qiú]解官辟谷于武当。晋太康中(280—290)有谢道通辞官入道,西上武当于石室中结茅修炼。唐太宗姚简曾为武当节度,后隐居武当。五代宋初的陈抟曾隐居武当,诵《易》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20余年之久。元代有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任武当提点(即道官)。元末,武当山遭兵[xiǎn]。至明,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崇奉“真武”之神,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30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历时7年,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并赐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三丰对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又为成祖疗病,深得成祖信服,由此张三丰声名大振,武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