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景区
少林寺(Shaolin Temple),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在嵩山南麓兴建的一座佛教寺院[4][2][7]该寺庙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因其建在少室山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2][4][3][7]
少林寺现位于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南74千米处,登封市西北15千米处城关镇少林寺村[3][2][4]北魏孝昌三年(525年),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少林寺修炼,首创禅宗,被奉为“禅宗初祖”,从而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尊为“禅宗祖庭”。[2][4][7][8]隋末唐初,少林武僧在李世民征战中助战有功,受到唐王朝的封赏,少林寺名声大振,由此号称“天下第一名刹”。[2][3][8]少林寺在历史上多次被毁损和修复,几度荣衰,遗存宋代以来古建筑多座,成为历史文化遗迹。[2][7]少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禅宗、武术、医术文化结合,有“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誉,传承至今,在现代得到了发扬,并且传播到海外,现任方丈为释永信[2][4][7][5][9]
少林景区的自然景观集中于少室山三皇寨,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最佳观景处;人文景点集中于景区核心区内,主要有少林常住院塔林少室阙等。[10][11]少林寺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古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并且获评国家AAAAA级景区。[3][6][12][13][14][15]

名称由来

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引入礼教,改革北魏风俗文化,使得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同时在国都洛阳盛行。[16][17]北魏孝文帝崇尚佛法,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于太和十九年(495年)诏令在嵩山南麓、少室山北麓修建一座寺庙,因其建于少室山的密林深处,故而被称为“少林”。[18][2][4][7][8]清代景日昣在《说嵩》中解释:“少林者,少室之林也。”[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