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

印度禅宗二十八祖,中土禅宗初祖
达摩(梵文Dharma),南天竺人[a]南北朝禅僧,又称菩提达摩、达磨。印度禅宗二十八祖,中土禅宗初祖。[1]
达摩自小聪颖机敏,悟性过人,年少时便立志要弘扬大乘佛学。南北朝时,达摩来到中土,经广州到达金陵(今南京)。因与梁武帝谈佛论法时,因机缘不投,而渡江去到北魏。达摩所行路中,一路向人传授禅法定学,却被当时尊崇小乘佛法的中国僧人屡示讥讽。[1]达摩在中国收有道原及慧可两位弟子,传授二人大乘真法,引得许多崇尚此法的人纷纷追随于他。菩提达摩自称一百五十多岁,以游化弘法为己任。因何灭度及卒年不详。[1]
达摩的禅宗思想,以“二入四行”为中心,倡导以“心”的清净,在契悟佛法真理的基础上,达到“无自无他,凡圣等一”的境界。他的这一思想,确定了中国禅宗后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禅宗。在达摩禅的基础之上,禅宗后世数祖将其发扬光大,使中国禅宗更加通俗化和大众化。[4][3][5]唐代高僧道宣评价达摩禅法“功业最高”;[6]宋代契嵩禅师评价达摩的功德超过摄摩腾[b]竺法兰[c][7]中国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达摩)以身教示范的宗风,是真正的宗教家、哲学家的精神所在。[8]

人物生平

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达摩自小聪颖机敏,悟性过人,年少时便立志要弘扬大乘佛学。后精通定学,造诣高深。因可怜此边地,所以以法相引导。南北朝时,达摩通过海路,从南天竺来到中土,经广州到达金陵(今南京)。曾与梁武帝谈佛论法,因机缘不投,遂渡江去到了北魏。达摩所到之处,都向人传授禅法定学。当时中国佛教界盛行讲经说法,听说达摩传授禅法定学时,都颇感诧异,并屡示讥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