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跋陀罗

刘宋时期的中天竺译经僧人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作求那跋多罗[1]梵语名为Gunabhadra,意译为功德贤,世称“摩诃衍”,为中天竺婆罗门种姓刘宋时期著名的译经僧人。[2]
求那跋陀罗幼年自幼学习五明诸论[a],通晓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说。因读《阿毗昙杂心》而崇信佛法,剃度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b]时,成为精通三藏[c]小乘佛教学者,后开始转修大乘佛法。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他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乘船到达广州,被宋文帝迎接至京师建康(今南京),被安顿在祇[huán]寺,受到各路高士名人的拜访,时任大将军的彭城王刘义康丞相南谯刘义宣也尊其为师。后刘义宣出镇荆州,邀请求那跋陀罗一同前往,住在辛寺。建康初年,刘义宣叛乱,胁迫求那跋陀罗随军,刘义宣战败后,平叛的王玄谟宋孝武帝之命,将求那跋陀罗护送回京师,后被安顿在中兴寺。大明六年(462年)[d],求那跋陀罗应宋孝武帝之请祈雨成功。泰始四年(468年)正月,求那跋陀罗圆寂,终年七十五岁。[3][6]
求那跋陀罗在中国期间翻译了大量佛教经文,现存译经有十二部七十三卷。他在其翻译的《胜[mán]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等中宣扬如来藏教义,对后来佛教各大宗派教义的形成颇有影响。[7]他在佛教思想史上的影响在于他系统的翻译、传播了大乘瑜伽一系的学说,其所译《楞伽经》奠定了中国禅宗的理论基础,由此衍生了一批专讲《楞伽经》的楞伽师,为中国禅宗的先驱,他也被尊奉为楞伽师的第一代祖师。[7][8]

人物生平

青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