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璋

晚清四川总督
刘秉璋(1826年5月20日-1905年8月23日),字仲良,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安徽庐江人。青年时期中举成名,后因国家动乱成为翰林院编修,后投笔从戎,平吴剿捻,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在中法战争期间,刘秉璋力抗外侮,指挥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国家尊严。他曾任四川总督和浙江巡抚,参与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以及中法战争期间的镇海战役。
督蜀十年,刘秉璋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制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民众。在“成都教案”中,他维护民族利益,被清廷罢职。刘秉璋一生淡泊名利,但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南京庐江试馆和三乐堂书院,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材。[1]

主要经历

刘秉璋(1826~1905),字仲良,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刘墩村人(明永乐间刘秉璋祖先迁此定居,改此地为刘家墩,后1983年地名普查时改名刘墩),农民家庭,自幼读书。咸丰十年(1860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镇压太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