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苞鸢尾

鸢尾科鸢尾属植物
紫苞鸢尾学名Iris ruthenica Ker Gawl.)俗名俄罗斯鸢尾、马兰花、短筒紫苞鸢尾、矮紫苞鸢尾等[1][6],是鸢尾科鸢尾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克隆植物[7]。紫苞鸢尾发现于俄罗斯南部和西伯利亚地区[4][8],1804年引进中国[1],现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3]。除此之外,在巴尔干半岛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蒙古、 朝鲜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栽培[3][4]
紫苞鸢尾植株基部围有短的鞘状叶。叶条形,灰绿色。花茎纤细;花蓝紫色,直径5-5.5厘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有白色及深紫色的斑纹形[9][10][11]。紫苞鸢尾喜阳,耐寒,耐旱[12],常见于海拔900-3500m的高山草甸、云杉林下、林间及林缘草地上,是中国新疆北部退化山地林缘上蔓延泛滥的植物[13][14][15]。花期5-6月,果期7-8月[9]
紫苞鸢尾叶形秀美,花朵清雅而艳丽,花后叶不凋枯,观赏价值较高,可供作观赏花卉,应用前景广阔。常应用于园林,是优良的观花赏叶的地被材料,适宜作花带、花坛、道边的镶边材料,或丛植于草坪、岩石园、林缘等处[6][16]。同时紫苞鸢尾的叶片柔嫩,又是成丛生长,容易采食[8][17],经霜之后适口性提高,各种牲畜采食,所以紫苞鸢尾可制干草作冬季补充饲料[18][8]。除此之外,紫苞鸢尾干枯的叶片能较好地保留在草地上,为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及纤维植物,还可用于造纸、蔬菜及果树嫁接等的扎缚物,有较多利用价值[19]。但也因其分蘖力强,常形成草丛,侵入一些别的草种,而影响草场质量,在紫苞鸢尾生长好的地方常被人们认为是草场退化的标志之一[5]

植物历史

紫苞鸢尾是鸢尾属Iris)中常见物种之一,最早被发现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20]。紫苞鸢尾最初记载与世界历史上大型探险活动之一的第二次堪察加探险(Second Kamchatka Expedition,1733-1743)有关。探险学术团队成员之一的德国博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格梅林(Johann Georg Gmelin)教授在1736年6月22日途径俄罗斯基廉斯克附近的利纳河上游时发现了该植物,并记录在手稿《Index Lenensis》中,将其命名为“Iris ruthenic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