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姑娘

《搜神后记》卷五传说人物
田螺姑娘,别名螺女、白水素女、田螺精,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其完整故事情节最早出现在托名晋人陶潜的《搜神后记·白水素女》中。在《搜神后记》中,田螺姑娘自称是天上的白水素女,奉天帝之命下凡帮助孤儿谢端。田螺姑娘具有螺形和人形两种形态,当她为螺形时,体积较大,如一只三生壶[1],也有的版本称其螺大如斗[2],当她化作人形时,为一位少女,容貌端丽,衣服轻艳。[3]田螺姑娘能使谢端在十年之内富裕起来。她留下来的螺壳能使壳内所盛之物永不穷竭。[1]
田螺姑娘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晋人束皙所著《发蒙记》中,此书中已初步提及谢端和螺女的形象。随后在托名晋人陶潜的《搜神后记》中对于相关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叙述,田螺姑娘的相关叙事情节也由此趋于定型。此时的故事情节大致为:田螺姑娘原本为天界的白水素女,奉天帝之命下凡帮助谢端烹煮守舍、安家娶妻,并在谢端发现其原形后功成离去。[1]此后,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对这一故事的叙述与《搜神后记》中的记载大同小异。至唐代皇甫氏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如将男主人公的名字改为吴堪,篇名也变为《吴堪》,故事情节也有了拓展。改编后的《吴堪》收录于皇甫氏的《原化记》中。至明代,周清源在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中以小说的笔法对这一故事进行诠释。清代笔记小说《田螺妖》《螺精》均保留了《搜神后记》中田螺姑娘的故事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至近现代,田螺姑娘的故事与其他婚恋故事相结合,演变成了一个书写世俗婚姻、家庭生活的故事群。田螺姑娘的故事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4][5]
田螺姑娘形象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在撰写《中国民间故事型式》时,将“螺女型”列入了四十五个常见类型之中。田螺姑娘的故事成为了东亚地区此类故事的源头,田螺姑娘的故事传到韩国后,对韩国《田螺姑娘》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6]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田螺姑娘相关传说尤为盛行,在福建沿海一代,当地的居民将田螺姑娘视为守护神。[7]道教也将田螺姑娘视为俗神之一。[5]福州市螺洲镇至今还保留着螺女庙,吴厝村还有有明代遗存的“螺仙胜迹”石碑。[8]“田螺姑娘的传说”已被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9]

形象设定

体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