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虾

摄食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虾类
沙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新对虾属。沙虾分布很广,自孟加拉湾日本澳大利亚都有。沙虾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两广沿海。该虾体色淡棕色,主要特征之一是额角上缘有6~9个齿,下缘无齿,这是区别于对虾属的显著特征之一。[1]沙虾身体呈土黄至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和淡黄色环斑相间,尾节暗棕色。沙虾在新对虾属中是个体较大的种。[2]沙虾一般体长为8厘米~10厘米,最大可达18厘米。沙虾在自然海区主要产于泥沙底质的内湾咸淡水区域,广东沿海产量很大,是加工虾米的主要原料,也是台湾省咸水鱼[wēn]中常与斑节对虾等混养的重要养殖虾类。[3]
沙虾具有适应盐度范围广、水温适应性大、食性杂、且能耐低氧等特点。在幼体阶段食性与其他对虾类似,成虾以捕食底栖足类、多毛类为主,也捕食双壳类、有机碎屑及底栖生物等。栖息底质以泥沙为常见,具有潜底习性。其壳薄体肥,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

物种简介

日本对虾学名日本囊对虾,俗称花虾、沙虾、竹节虾,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适宜在盐度较高地区养殖,且耐干露能力强,适合以鲜活虾出售。近年来,该虾在国内以高位池精养和工厂化养殖为主。
对虾在我国分布广、产量大,是重要的食用虾类,特别是鲜食时壳薄肉多,肉质脆嫩,色味俱佳,被认为是虾中上品,加上活运容易,又在沿岸生产,一般都活体上市,市场十分畅销,经济价值很高。新对虾的养殖起源于鱼养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人工养殖则是到20世纪80年代的事,进入90年代中叶,随着淡水养虾业的逐步兴起,养殖业者便根据新对虾广盐性,且在沿岸咸淡水区域生活的习性,把新对虾经淡化驯养,扩大了新对虾的放养区域,而且淡水驯养新对虾,生长速度快,病害也较少,更易获得高产效益。近缘新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