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理查逊

小说家
塞缪尔·理查逊(1689年-1761年),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保守派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克拉丽莎》《帕米拉》和《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等。理查逊关注婚姻道德问题,多以女仆或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人公,善于描写人物情感和心理,开创了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其中,他的作品《帕米拉》开创了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先河。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作家,如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理查逊与丹尼尔·笛福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被认为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产生时期的四位代表作家。

生平

塞缪尔·理查逊出身于小资产阶级下层。父亲是家具制造商,属于清教徒,坚信诚实、忠贞、勤俭等美德是社会的支柱。他在后来所写的小说中高度赞扬这些美德。 16岁时去伦敦出版商约翰·魏尔德处当学徒。利用闲暇自学。1721年自行开办印刷厂,他的印刷厂在18世纪30年代是伦敦 3家最好的印刷厂之一。当过书业公会的理事长、王室印刷人,除经营出版业外,他也从事写作。
1739年,两位书商请求理查逊写一本“书信手册”,以指导读者(尤其是妇女)如何写信,不仅提供人们可参考模拟的尺[]范本,也进行训世说教。结果于1741年出版了名为《写给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写的信》的书。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理查逊回忆起他以前听到的一个关于女仆拒绝男主人求爱而最后又嫁给男主人的故事,他从1739年11月开始动手把它写成小说,1740年 1月完成,书名是《帕美勒,又名美德受到了奖赏》,前两卷于1740年出版,后两卷于次年出版。这是一本书信体小说,受到读者欢迎,在文学史上被称作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通过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受到清教徒道德的教育。理查逊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伤感主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理查逊赞》(1761)一书里把理查逊与摩西荷马索福克勒斯并列,称赞他深刻洞察人的心灵活动。另一方面,理查逊也继承了笛福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使伤感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这样就产生了现代小说这个新的文学类型。
理查逊的第 2部小说《克拉丽莎,又名一位青年妇女的故事》(1747~1748)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也是最优秀的悲惨小说之一,约有100万字。它叙述少女克拉丽莎不顾家庭反对,爱上了青年男子罗伯特·洛弗拉斯,但是洛弗拉斯只想玩弄她,并不真心想娶她。以后克拉丽莎被他强奸,悲愤而死。她的亲戚莫登上校和洛弗拉斯决斗,杀死了他,替克拉丽莎报了仇。这部小说也是用书信体写成。理查逊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事,并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克拉丽莎》写得十分动人,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卢梭写的书信体小说《朱丽,又名新爱洛绮丝》(1761)就是严格模仿理查逊的小说《克拉丽莎》而写成。德国作家歌德的早期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也是间接模仿理查逊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把理查逊的第一部小说《帕美勒》改编成两部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