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理学理论之一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提出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1]
该理论是在埃里克森研究了几种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情况后提出的,他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成熟期等。埃里克森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1]
该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同时启示教育者要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在促进个体的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作用。[2]

理论背景

埃里克森是一位没有高等学历的理论家。事实上,埃里克森没有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正规教育(Woodward ,1994),但是他尽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学术阶梯,获得哈弗大学教授职位。由于缺乏正规训练,他并没有致力于常规的心理学学术研究。他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学科的,他独具匠心地将弗洛伊德的观点和人类学语言相融合。一些评论者可能认为,他的研究取向更多地是哲学而不是科学。然而,他又不像弗洛姆和其他从事心理科学转向哲学的研究者,埃里克森的一些概念已经得到科学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