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酶

一种含铜氧化还原酶
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TYR)是一种含铜氧化还原酶,又称多酚氧化酶、儿荼酚氧化酶、陈干酪酵素等,在微生物、动植物及人体中广泛存在。其活性中心呈现出双核铜中心结构,由两个铜离子位点组成,与蛋白质中的组氨酸残基结合,并由一个内源桥基将两个铜离子联系起来。在酪氨酸与酶过渡络合时,主要是羟基和酶的活性中心上的原子键发生作用。1987年,人类首次成功分离出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并证实HLA-A2限制的黑素瘤反应。酪氨酸酶在黑色素催化反应中分为化态(Eoxy)、还原态(Emet)和脱氧态(Edeoxy)三种形式。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小分子作用部分。[1][2][3]
酪氨酸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对其在医药、美容、食品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4]

简介

酪氨酸酶又称多酚氧化酶,是一种约75 ku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及人体中,是黑色素合成的限速酶,直接影响黑色素的合成。酪氨酸酶由多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含有2个金属铜离子,而2个铜离子分别与3个组氨酸残基亚氨基共价结合固定在活性中心上,另外有1个内源桥基将2个铜离子联系在一起,构成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如果铜被氧化,酶就会失活并且可以通过电子供体被重新激活,例如L-3, 4二羟苯丙氨酸抗坏血酸超氧阴离子,以及可能的一氧化氮。在植物中,酪氨酸酶为多酚氧化酶;在昆虫中则称为酚氧化酶;在微生物和人体中,才称为酪氨酸酶。酪氨酸酶基因家族在催化黑色素生成时产生作用的共有3种,即TYR、TYRP1和TYRP2,其中TYRP1和TYRP2在控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类型的最后几步中起催化作用,TYR是在黑色素合成起始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的限速酶,至少具有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氧化酶两种活性,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涉及到酪氨酸酶的氧化以及转运。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再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最终生成黑色素。黑色素使动物呈现较暗颜色,特别是黑色和棕色,有时出现黄色。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决定着黑色素生成的速度和产量,酪氨酸酶活性越高,皮肤中黑色素形成的量就越多。
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酪氨酸被氧化为多巴[kūn];多巴醌自动氧化生成多巴和多巴色素,多巴也是酪氨酸酶的底物,它被催化后再次生成多巴醌;多巴色素的反应产物5,6-二羟基[duǒ](DHI)和5,6-二羟基吲哚羧酸(DHICA)经一系列的氧化反应生成真黑素,其为皮肤的色素主要组分;在半胱氨酸或者谷胱甘肽存在的条件下,多巴醌会转变成半胱氨[xiān]多巴,最后生成褐黑色素。酪氨酸酶在黑色素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成的黑色素没有固定的分子质量;黑色素不断产生和沉积并形成均匀的黑色素颗粒,成熟的黑色素颗粒沿着微管微丝运动到黑色素细胞树突上,再到达相邻的角质细胞中,最后被角质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随表皮细胞的脱落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