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

佛教中四位护法天神
1
2
四大天王是居于欲界第一天的四位佛教护法天神,别名护世四天王、四镇,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梵文名为Dhrtarastra,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梵文名为Viradhaka,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西方广目天王,梵文名为Viripaksa,能净眼观察守护人民;北方多闻天王,梵文名为 Dhanada 或 Vaisravana,音译毗沙门,别名普闻天王,能守护道场、听闻佛法、赐人福德。[2]
四大天王来源于古印度,原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恶神,佛教产生后,吸收古印度神话传说以及婆罗门教中有关“天”的说法,提出“六欲天”,随后又吸收四大天王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作为圣山须弥山上三十三天主帝释的外将。[3]随着佛教的东传,四大天王也随之进入中国,其形象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唐代以降,四大天王的形象开始了分化,并有了各自不同的称号。至元代,四大天王手持的宝物也有了变化,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问世后,四大天王的形象由佛教护法变为了中国商朝的“魔家四将”,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4][1]
四大天王居住在四天王天中的须弥山山腰处,四天王天中还有一座犍陀罗山,天王及其部属驻守在犍陀罗山的四座山峰上,分别守护四大部洲[5]四大天王在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天王由最初印度佛教中象征地、水、火、风的天王,变为了各自代表风、调、雨、顺的象征寓意,这也是明清之际佛教世俗化的结果。[6]除对信仰体系产生影响外,“四大天王”这一称号也被用于各个领域,这一形象也已发生中国化改变。[7]

名号

名号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