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

宗教术语
须弥山(梵语: Sumeru)源自婆罗门教术语,又译为苏迷[]、苏迷卢山、弥楼山、修迷卢山、须弥楼山、修迷楼山,意为“妙高”,亦作雪山之意。[1] “须弥”二字是其梵文原词“Sumeru”的讹略。[2]
据《长阿含经·世纪经》《阿毗达摩俱舍论》等佛教经典记载,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神佛的国度,围绕着须弥山的是山海相间的“七香海”与“七金山”。[3]七金山之外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被称为“咸海”。世界的边缘是环绕咸海的“铁围山”。在咸海之上,环绕着须弥山的四个方向,分别有四个大陆: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每个大陆的旁边又有两个伴随的岛屿,它们合起来被称为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是人类的居所。[3]
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该山即喜马拉雅山[1]中国宁夏境内的须弥山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有“宁夏敦煌”之称。[4]

来源

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5]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