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

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郑克鲁(1939年-2020年9月20日)是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2]中共党员,广东中山人。[3]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4]1987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1]并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翻译家学会副会长。[5]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文系主任。[3]1978年,郑克鲁翻译出版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长寿药水》,由此真正走上了外国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之路。[6]这是他翻译生涯的起点,此后便成为他大半辈子最重要的事业。[7]2020年9月20日晚,郑克鲁逝世,享年81岁。[2]
在近60年的翻译、学术、教学生涯中,郑克鲁累计完成了1700万字翻译作品,2000万字研究论著,加上其他各类文字,著述总数超4000万字。[8]他共出版了18部著作,近20部译作。[5]译著代表作品有《蒂博一家》(Les Thibault)《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和《基督山恩仇记》(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悲惨世界》 《第二性》《康素爱萝》《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等[3];曾获得法国国家一级教育勋章;[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9]傅雷翻译出版奖[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等。[4]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许钧评价说:郑克鲁的为文、为师、为人,用一个字总结就是“实”,郑克鲁有着坚实的学问和厚实的肩膀,他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种精益求精、追求真实的精神,他的文字和精神值得人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挖掘。[2]

人物生平

郑克鲁1939年出生于澳门。[2]他在四五岁时离开了澳门。童年时期,郑克鲁跟随父母到过湛江海口,八九岁时来到上海。在这里,他先进了南洋模范小学,后来回虹口,上了普通小学,中学读的是华东师大一附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