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

中国海南省辖地级市、省会
海口市,别称“椰城”,古称“白沙津”“海口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辖地级市、省会,[1]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邮电枢纽,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承载区。该市位于海南岛北部,陆地面积2296.8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30平方千米。[2] [17]海口市下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等4个区(县级),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293.97万人。海口市政府驻海口市秀英区长滨路。[4][6][11]
海口市北面临海,隔琼州海峡广东省隔海相望;[2]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18]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宜人,长夏无冬。[3]西汉时期,海口分属珠崖郡的[shěn]都、玳瑁、珠崖三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称海口都,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海口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称海口所城,至清末不变。民国初年,称海口港。宋元明清至民国初期,海口基本属琼山县管辖 。1950年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为海南省省会。[19]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海口实现了从渔港小城到现代都市的历史跨越。[17]海口经济圈在海南省构建“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为自贸港核心引领区,[20]具有全省门户和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引领辐射、多城联动作用,[21]已经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22]拥有海口江东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四大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23]2023年海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58.44亿元,同比增长9.3%。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8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32.93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822.03亿元,同比增长9.9%。[24]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口羊山地区是海南岛文明肇始之地,是海南历史文化核心区域,宋至清代,羊山地区是全岛考中进士举人最多的地方。海口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浚故居、丘浚墓、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等多处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有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假日海滩、海口观澜湖度假区等国家4A级景区。[25][26][27][28][9][29][17]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