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冯·劳厄

德国物理学家
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1904年,马克斯·冯·劳厄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做马克斯·普朗克的助教。[1]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固体物理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从此,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衍射花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并且对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就是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得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946年,马克思·冯·劳厄前往哥廷根,担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代理所长和哥廷根大学的名誉教授。[2]1958年,马克斯·冯·劳厄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院士;[3]1960年4月23日,马克斯·冯·劳厄在柏林逝世。[1]

人物生平

1879年10月5日生于柯布伦茨附近的普法芬多夫。劳厄在青少年时期就显示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得到父母和中学教师的支持。在斯特拉斯堡中学时,一位数学教师把亥姆霍兹的通俗科学讲演集介绍给他,使他得知当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向。他还和两位同学一起在一位热心的教师家里作过当时刚为W.K.伦琴发现的X射线实验。中学毕业后,劳厄先后就读于斯特拉斯堡、格丁根慕尼黑柏林几所大学,听过D.希耳伯特、M.普朗克等大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