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克里克

代表作《生命本身:起源和本质》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OM,FRS,是一位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1953年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这项发现使他们与莫里斯·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克里克在2004年因大肠癌去世,他的同事克里斯托夫·科赫曾感叹道:“他临死前还在修改一篇论文;他至死仍是一名科学家”。现在,他的诺贝尔奖章保存在百慕迪再生医学中心。[1]

人物经历

1916年6月8日,弗朗西斯·克里克出生在英格兰北汉普顿市的Weston Favell,他是哈利·克里克(Harry Crick,1887年至1948年)和安妮·伊丽莎白·克里克(Annie Elizabeth Crick,1879年至1955年)夫妇的第一个儿子。幼时的克里克便对科学问题充满好奇和疑问。他的祖父沃尔特·德布里吉·克里克(Walter Drawbridge Crick,1857年至1903年)是一位业余博物学家,曾撰写一份有孔虫(单细胞原生生物)报告,并与查尔斯·达尔文互相讨论。
他曾在伦敦大学学习物理,二战的爆发使他被迫中断攻读博士的学习,来到英国海军部研究制造水雷。二战后,他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但那时他在生物学、有机化学以及晶体学方面都没有什么基础,在此后的几年里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自学这些知识,完成了从物理学家到生物学家的转变。这是他的第一次学科领域转换。
1937年,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并获得了物理学士学位。1947年,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的斯坦格威斯实验室参与研究工作。随后又加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他的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是1951年与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的相遇。由于有着一致的研究兴趣,两人可说是一拍即合。尽管他们都在做着蛋白质晶体结构的研究工作,但两人都对“基因到底是什么”感兴趣,他们深信一旦解读了DNA的结构,对搞清遗传的真相将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