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

分子生物学家
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CBE FRS(1916年12月15日 - 2004年10月5日),出生于新西兰英国物理学家,他在DNA分子结构研究中的贡献至关重要。威尔金斯的工作不仅限于生物物理学,他还在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包括磷光同位素分离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的科学理解以及雷达的发展中做出了贡献。他因其在伦敦国王学院对DNA结构的研究而闻名,并与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

人物生平

莫里斯·威尔金斯出生在新西兰的庞加罗阿,父亲埃德加·亨利·威尔金斯是一名医生。他的家族来自都柏林,祖父分别是都柏林高中的校长和警察局长。6岁时,威尔金斯随家人回到英国,在伯明翰受教育。他先后就读于怀尔德格林学院和伯明翰国王爱德华学校。1935年,威尔金斯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物理学,并于193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在伯明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40年凭借对磷光和电子陷阱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二战期间,威尔金斯在伯明翰开发了改进的雷达屏幕,随后参与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从事同位素分离工作。战后,他在圣安德鲁斯大学担任助理讲师,并与约翰·兰德尔一起进行生物物理学研究。1946年,兰德尔被任命为伦敦国王学院物理系的维斯顿教授,并获得资金建立生物物理学单位,威尔金斯作为该单位的助理主任与他一起前往。他们任命了一支受过物理和生物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团队,并开始了多种技术的并行研究。
威尔金斯的DNA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48年至1950年,他的初步研究产生了DNA的第一张清晰的X射线图像。在第二阶段,1951年至1952年,威尔金斯从鱿鱼精子中产生了清晰的“B形”“X”形状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发送给了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些图像对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