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希尔伯特

德国著名数学家
戴维·希尔伯特(Hilbert David[1],1862~1943)德国著名数学家,是20世纪数学发展的核心人物,研究领域涉及6个学科,整整影响了一个世纪的数学发展方向。[2][3]希尔伯特是“数学天才中的天才”,他被尊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4]1900年8月8日,戴维·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5]
1862年1月23日,戴维·希尔伯特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前苏联加里宁格勒)附近的韦劳,1880年,戴维·希尔伯特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并于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取得讲师资格并升任副教授。1892年结婚。1893年他被任命为正教授。1895年转入哥廷根大学任教授,此后一直在数学之乡哥廷根生活和工作。1930年,戴维·希尔伯特退休。在此期间,他成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施泰讷奖、罗巴契夫斯基奖和波约伊奖。1943年,戴维·希尔伯特逝世。[3]

人物生平

希尔伯特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前苏联加里宁格勒)附近的韦劳,中学时代他就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对于科学特别是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灵活和深刻地掌握以至能应用老师讲课的内容。他与17岁便拿下数学大奖的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爱因斯坦的老师)结为好友,同进于哥尼斯堡大学,最终超越了他。
1880年,他不顾父亲让他学法律的意愿,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并于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取得讲师资格和升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