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战

战国时期魏与秦之作战
河西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魏国秦国的大规模战争,主要争夺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河南段以西地区的关中河西地区。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十年,经过多次反复交战,最终以秦国胜利告终。在第一次战斗中,魏国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关中洛河以西的领土。然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战斗中,双方战成平手。最终,在第四次战斗中,秦国大胜,成功夺回了所有领土,使秦本土免于受到敌国威胁。

第一次战役

背景

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自魏文侯执政以来,任用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名将,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国家日益富强。吴起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其“武卒”能全副武装,带三天的粮食“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魏国欲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河西之地。
秦国是西部诸侯大国,都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春秋四强国之一,然而到战国初,因内部权力之争,频繁更换君王,世族封君太强,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治,亦未完成社会变革,虽有东进之意,但军事实力弱于魏国。